GB∕T 38183-2019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辐板式车轮
ID: |
A4B55B9515D2460899DC910064001108 |
文件大小(MB): |
0.93 |
页数: |
17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19-11-1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犐犆犛43.140,犜80, " # $ % & ' ' ( ) *,犌犅/犜38183—2019,"#$%&!"#'()#*,犛狆狅犽犲狆犾犪狋犲狑犺犲犲犾狊犳狅狉犿狅狋狅狉犮狔犮犾犲狊犪狀犱犿狅狆犲犱狊,20191018+, 20200501-.,' ( + , - . / 0 1 2,''()*3/0456 + ,目 次,前言………………………………………………………………………………………………………… Ⅰ,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要求……………………………………………………………………………………………………… 1,5 试验方法………………………………………………………………………………………………… 4,犌犅/犜38183—2019,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昌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浙江风驰机械有限公司、鸿凯双泰(四川)零部件有,限公司、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康毅、陈建发、潘于清、刘成通、姚珍、谢良春,Ⅰ,犌犅/犜38183—2019,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辐板式车轮,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辐板式车轮的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上行驶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辐板式车轮(以下简称“车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3202 摩托车轮辋系列,HG/T2443 轮胎静负荷性能试验方法,QC/T722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辋 轮廓检验方法 样板检验,QC/T72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辋标定直径检验方法 球带尺检验方法,QC/T72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辋标定直径检验方法 平带尺检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辐板式车轮 狊狆狅犽犲狆犾犪狋犲狑犺犲犲犾狊,轮辋与轮辐永久连接的车轮,4 要求,4.1 尺寸与公差,4.1.1 轮辋轮廓,轮辋轮廓应符合GB/T13202的规定,4.1.2 轮辋周长,轮辋周长应符合GB/T13202的规定,4.1.3 车轮的径向圆跳动量和轴向圆跳动量,车轮的径向圆跳动量和轴向圆跳动量(见图1)应符合表1的规定,1,犌犅/犜38183—2019,图1 车轮的径向圆跳动量和轴向圆跳动量,表1 车轮跳动量,轮辋名义直径代号径向圆跳动量/mm 轴向圆跳动量/mm,≤12 ≤1.2 ≤1.2,>12 ≤1.5 ≤1.5,4.1.4 强度性能试验后变形量,4.1.4.1 径向冲击试验后,车轮冲击部位的变形量应符合4.3.3的规定,4.1.4.2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径向载荷疲劳试验、扭转疲劳试验后,车轮的径向和轴向圆跳动量应分别,符合4.3.1、4.3.2、4.3.4的规定,4.2 标志,车轮标志应清晰可见,在车轮装车状态下容易识别的位置,打刻如下标志:,a) 轮辋规格代号;,b) 车轮标定的最大设计载荷;,c) 车轮制造厂商标或厂名;,d) 制造日期或批号,对于无内胎车轮,应在标准轮辋代号后打刻文字“TUBELESS”或“无内胎”,4.3 性能要求,4.3.1 旋转弯曲疲劳性能,按5.3.1规定进行105 个循环以上的试验后,车轮应无损伤裂纹、断裂、明显的变形以及结合部的异,常松动。试验后车轮的径向和轴向圆跳动量不大于2.0mm,2,犌犅/犜38183—2019,4.3.2 径向载荷疲劳性能,按5.3.2规定进行5×105 转以上的试验后,车轮应无损伤裂纹、断裂、明显的变形以及结合部的异,常松动。试验后车轮的径向和轴向圆跳动量不大于2.0mm,4.3.3 径向冲击性能,按5.3.3规定进行冲击试验后,车轮应无损伤裂纹、断裂以及结合部的异常松动,轮胎气压在冲击,后30s内突然下降不应超过50%,冲击处的变形量狋(狋=犅2-犅1,见图2)不应超过7mm,说明:,犅1———试验前轮辋宽度;,犅2———试验后轮辋宽度,图2 径向冲击后车轮变形量,4.3.4 扭转疲劳性能,按5.3.4规定进行105 循环以上的试验后,车轮应无损伤裂纹、断裂、明显的变形以及结合部的异常,松动。试验后车轮的径向和轴向圆跳动量不大于2.0mm,4.3.5 静负荷性能,按5.3.5规定进行静负荷试验后,负荷间的残留形变及变形量,应符合表2中的要求,表2 静负荷变形要求,变形能量及变形量前轮后轮,变形能量α/(Nm) ≥0.1(m)×犉V ≥0.07(m)×犉V,第1次与第2次变形量差犛V/mm ≤1,0.7犉max值时的变形量犛a/mm ≤20,注1:变形能量α 为车轮在静态形变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注2:犉V 见5.3.1.2.1关于式(1)的符号释义,3,犌犅/犜38183—2019,4.3.6 轮辋与轮辐焊接强度,按5.3.6规定进行轮辋与轮辐焊接强度试验后,在试验载荷的作用下,车轮轮辋与轮辐的焊接部位,不应出现撕裂或可见的裂纹,4.3.7 气密性(仅适用于无内胎车轮),按5.3.7规定进行气密性试验时,车轮轮辋气……
……